提到拉薩 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布達拉宮 (手機拍攝)
現在布達拉宮不但嚴格限制每日遊客人數 也管制參觀時間
參訪前一天傍晚後才能確知被安排的時段 我們提早近一個鐘頭來到第一扇門外
入門後這片宮殿下方的區域稱為「雪城」 仰觀依山而建的雄偉古建築群
中央的紅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 其前白牆為曬佛臺 (手機拍攝)
醒目的色彩 紅、白、黃、黑、金 突顯了整體建築的莊嚴
(回家後才發現屋頂上有個身著橘色衣帽的人)
使用比例較少的黃色 是格魯派藏傳佛教的標誌色
顧不得細聽導遊的解說 睜大了眼睛四下張望 木石為主要建材
氂牛毛編織的布幔則是建築外的裝飾要角
雪城中有個乏人問津的珍寶館 我們也未入內 匆匆趕去第二道門
約定十點參觀 九點半方可通過第二道門 緊接著便拾階而上
沒有太多時間可留給週遭的景緻
階梯還算平緩 但畢竟位在3700米高 對昨日有明顯高反症狀者仍是考驗
陽光灑在青石板上
受尼泊爾大地震影響 觀光客明顯減少 但仍比藏胞多
(觀光門票票價人民幣200元 據說藏民入內僅象徵性地收一兩塊錢)
白宮在望 入口卻不在這兒 需轉折前往第三道門
途經「平措堆朗」東大門 門廊有四大天王畫像
旁邊看到了準備打阿嘎的情況
跨過這扇門的門檻 走過穿越深厚宮牆的長廊 便抵達白宮前的廣場「德央厦」
踏入德央厦 迎面即為以往的政治中心白宮 也是達賴喇嘛的冬宮 (手機拍攝)
這是回看背後的情景 (手機拍攝)
登入白宮的陡峭木梯分隔成三道 遊客依順時鐘方向行進原則 循序由左側進入
(中央的達賴喇嘛專用道已用彩結封閉 右側本該是出口 但參觀動線不由此出)
接下來 光線雖暗 卻是璀燦奪目在眼前 只能觀賞禁止攝影
無論宮殿內部的陳設、佛塔、佛像、雕塑、壁畫、唐卡...等
任憑如何專注 也不可能記清那七十分鐘的所見所聞
回到陽光裡 買了本布達拉宮管理處編著的書 藉以喚回記憶或彌補缺憾
依臺灣的書價及版權的觀點來看 此書要價人民幣160元並不算貴
但日後在林芝機場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的相關書籍 印刷精美定價不到1/4
參觀動線由白宮進 紅宮出
即將從神聖的殿堂回到喧囂的塵世
俯瞰拉薩市
回頭仰望布達拉宮
人人帶著專屬於自己的內心感動隨階而下
山後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稱作「林卡」
下坡路段走來輕鬆
濕度低的天候下 縱使艷陽高照也不會汗流浹背
沒有了上山時的時間壓力 目光在仰與俯之間反覆地遊走
牆腳的花兒自然也不會被忽略
龐大的圓形碉樓不免讓人聯想到(武裝)捍衛的功效
布達拉宮本是政治意味甚濃的政教合一之宮殿 不同於一般寺院 (手機拍攝)
即將回到“平地”了
左下方近乎平行的路上有一些藏民 不知是否從龍王潭那兒走來的
看不懂牆上的藏文 猜想是六字大明咒(即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
南方增長天王? 經好友指正 應為藏傳佛教的智慧護法「瑪哈嘎拉」
努力查證一番 果然是六字真言 下面一行是蓮花生大士心咒
鮮花 七碗淨水 酥油燈
沒貿然地問她販賣的是什麼
也不知焚燒的是什麼
只知虔誠地轉動經筒 等同讀了其中的經文
出口處位在布達拉宮的側面 規畫有商業區
導遊帶我們到隔街有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的廣場拍攝布達拉宮全景 (手機拍攝)
進入如公園般的廣場當然免不了又要安檢 廣場裡也免不了掛著大紅色的燈籠
拍這張時 身後的公安們吃著午餐 空中飄散著飯菜香
心驚膽戰地橫越馬路 等待遊覽車來接我們時 見到了當地的公車
很高興午餐後拍到這對藏胞 感覺自己像遠處爬行著的男童一樣好奇
莊Sir說 我們破了青藏鐵路上“抓兔子”以及到拉薩吊點滴的人數之記錄
卻也是最順利(毫無狀況)登上布達拉宮的一團 呵呵 大家似乎都漸入佳境了
5月15日 西藏行第四天在拉薩市 上午參觀布達拉宮 下午去色拉寺和大昭
網路資料整理:
「布達拉」是梵文菩薩住地的音譯,為佛教聖地之意。
七世紀時,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松贊干布,在瑪布日山上興建宮殿。
後因天災(雷擊)人禍(戰火),布達拉宮焚毀頹廢。
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喇嘛重建並入住白宮,成為歷代達賴的冬宮及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紅宮則是為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而建,後增建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的靈塔。
自十四世達賴喇嘛流亡後,布達拉宮成為僅具象徵意義的歷史建築。
1994年,經過大規模整建,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趟西藏行相關文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