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北京市內有全中國最古老的金剛寶座塔後 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看看
原本只屬於國家博物館及天安門廣場週邊的日子 便多了南長河的風光
不少民眾在河畔垂釣 (小犬拍攝的)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大門前有一隻沒駝碑的贔屭和一對華表 (手機拍攝)
明永樂年間在元代『大護國仁王寺』舊址中央建『真覺寺』 延宕數十年始成
清雍正時因避胤禛名諱將真覺寺改成“正覺寺” 乾隆兩度欽定在此寺為母后祝壽
故乾隆十六及二十六年(1751&1761)均有修繕 並升格為黃琉璃瓦頂的皇家寺院
至於真覺寺如何焚於清末毀於民初則眾說紛紜 此門是重建的 (小犬拍攝的)
屋頂的麻雀
園中的貓咪 (小犬拍攝的)
烏鴉的叫聲此起彼落 抬頭不難看到牠們的蹤跡 (小犬拍攝的)
真覺寺遺址 僅餘大殿基座(現已設保護罩)和明成化九(1473)年建成的金剛寶座塔
因金剛寶座頂有五座方塔和一座琉璃罩亭 人們稱之為『五塔寺』
荒廢的五塔寺之宗教功能不再 不少文物珍寶均遭盜賣
民國二十六、七年時曾對此古蹟進行整修 直到1980年代才轉型為石刻博物館
如今館藏石刻及文物已超過千件 圖為石獅和滾墩石
在十點整開始的定時免費講解前 我們沒有走進塔內 先在外面繞了一圈
各地收集來的石碑 數量驚人
碑首各異其趣 多為螭首 左上:清順治十四(1657)年的博博爾代誥封碑上是麒麟
部分碑側也有精美的雕飾
龜趺看似雷同 細觀各贔屭的神態亦自有特色
有些碑並無贔屭駝著 碑身的尺寸差異也很大 (小犬拍攝的)
耶穌會士碑刻區 碑額都刻有十字架
金剛寶座塔後方陳列的石吼及望天吼
似乎曾有人想補救這遭毀容的臉龐
寺觀碑刻區
塔前一對(一雌一雄)老銀杏樹應有數百歲高齡了
身著紅背心者就是當天的導覽志工 可惜開始時連我倆在內只有五位聽眾
大理石雕雲鶴八卦香爐是1998年在海淀區海龍大廈工地出土的清代文物 雙耳殘缺
金剛寶座內部為磚造 外部以漢白玉包砌 石中所含的鐵氧化後呈黃褐色
寶座南北兩面各開一拱式券門 (小犬拍攝的)
左上:南面券門上方有“敕建金剛寶座”匾額 另三圖: 券面上部刻有六拏具
六拏具下方的券面是獅、象、馬、飛羊等佛菩薩的坐騎
下二圖: 金剛座最下層為須彌座 須彌座下枋浮雕梵文及藏文 上緣刻一圈蓮花辦
須彌座束腰處(上二圖下方)刻有天王、羅漢、坐騎、法輪、法器、佛門八寶等
須彌座束腰處雕刻的象、獅、犼、馬、法輪、金剛杵等
須彌座上方是金剛寶座座身 分為五層 層層都排列著五方佛的佛龕 (小犬拍攝的)
金剛寶座內禁止攝影 座內有迴廊 迴廊內側四面均設佛像 外側為相關介紹的圖文
南側東西都有石梯可通座頂 為保護古蹟而不開放 遊客無法登頂近觀五塔
上: 西側看似被封的佛龕處原本是採光的空洞 下: 樓梯處也有數個採光圓孔
座頂五塔為方形 方塔底有須彌座 塔上是多層密檐 中央塔有十三層 塔剎為銅製
另四塔均為十一層 塔剎則為石質 琉璃罩亭內是登頂石梯的出口 (小犬拍攝的)
陵墓石刻區的石雕也是各地匯集而來 並非源於一處 且地上地下的文物一併展出
清康熙十四(1675)年的顯親王富綬石享堂 於1970年代在朝陽區架松村肅王墳出土
漢白玉仿木結構 面闊三間龍柱相隔 右下: 須彌座束腰處雲龍紋
元代(1271-1368)石翁仲 武官(另有文官) 1995年於北京市動物園水族館工地出土
石像生 排列在墓地外的文武官員和成對的獸類是墓主身分地位的象徵 (小犬拍攝的)
好美的石羊 推測為元明時期的雕刻
黃花萱草
這隻落單的石虎造型憨厚 繞至左掌前的尾巴十分生動
左: 明景泰四(1453)年御製新建大隆福寺之碑與清雍正三(1725)年御製隆福寺碑
右: 唯一原本就設在此地的石碑 乾隆二十六(1761)年的《御製重修正覺寺碑》
清八角形銅塔須彌座 原在北海公園天王殿院內 銅塔已毀於文革時期
晏公祠石殿 明正德七(1512)年製 一側山牆雕龍馬河圖 另一側雕洛龜洛書
沒看到也沒查到這座石雕的相關解說
明代 息水獸 原嵌置在北海後門附近石橋中孔上
後罩樓室內展廳裡 幽州書佐秦君神道石刻共展出17件 東漢元興元(105)年製
其中雙柱一真一仿(據說許多文物借給國博或首博展出後就回不來了) 圖為真品
東漢石人 出土於豐臺區永定河河床
北魏太和造像 北魏十三(489)年造 正面雕一佛二菩薩 背面有124尊小佛像
原位於北京鳳凰嶺風景旅遊區內 1998年被盜時碎為五塊 破案後藏於石博進行修復
2005年底 新的首都博物館建成後長期陳列該館五樓 此處展出的是精緻逼真的仿品
上: 北朝(386~581)雕朱雀石板 下: 雕夜叉石板 年代不詳
唐武周時期(690~705)造像
釋迦牟尼佛居中 觀音、普賢、阿南、迦葉侍立兩旁 下有雙獅護法
明正統年間(1436~1449)製定光佛舍利塔刻石為線刻藝術精品 共展出五件此為其一
金代(1115~1234)婦人啟門石雕 本該是墓葬內的石雕 卻成了明城牆之填充物
清 百子圖石洗 底座是補配的
前一圖的石洗外側共有四組嬰戲圖 其設計及雕刻已融入西洋手法
金代(1115~1234)齋字殘石
左: 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奉安紀念碑 右: 四行儲蓄會 (小犬拍攝的)
館藏石刻包羅萬象 另有針灸銅人碑、針灸穴位碑、各式石額、墓碑及拓本....等
聆聽導覽期間 曾多了兩位聲稱昨日見到電視介紹今日便來參觀的女士於中途參與
不知何時她們五人都不見了 志工仍耐心地為我們母子詳盡解說 結束時已是正午
她為此館鮮有人知而惋惜之際很驚訝我倆竟是遠道而來 非常感謝她讓我們獲益良多
乾隆《臚歡薈景圖冊》中之《釐延千梵》畫的就是正覺寺 圖左上方即為金剛寶座塔
網上老照片中有金剛寶座塔、御製重修正覺寺碑、老銀杏樹以及殘存的真覺寺大殿
可清楚地見到中央寶塔的銅製塔剎已經受損 金剛寶座西側的採光孔也十分清晰
中央寶塔之須彌座束腰南面正中凸雕盛開的蓮花托著一雙佛足
因為不開放登頂 館方特別在金剛寶座南側入口內製作投射圖像供遊客欣賞
參考資料:
1.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官網 (http://www.bjstoneartmuseum.org.cn/CN/)
2. 新的場所精神──北京五塔寺空間變遷與價值研究 (http://bangqu.com/1ot46m.html)
3. 老北京的五塔寺 (http://www.sohu.com/a/196416866_11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