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到北京 當然不能錯過中國國家博物館 (小犬拍攝的)
展出內容之外 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大廳這一幕了 (手機拍攝)
離開石博 匆匆吃碗蘭州牛肉拉麵後 就搭地鐵到天安門東 (小犬拍攝的)
久聞參觀國博總是大排長龍 而上網預約必須留大陸的手機號 只能先做好心理準備
或因中午人比較少且已改為由北門入館 不見排隊隊伍毫無耽擱地直接入內接受安檢
《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常設展
宋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明 彩繪木雕菩薩坐像
明 彩繪漆金木雕菩薩坐像
宋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頭像 (兩圖是同一件展品)
唐 石雕菩薩頭像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第18窟
唐 石雕菩薩坐像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第21窟
左: 六~七世紀 彩塑菩薩頭像 右: 宋元時期 彩繪木雕菩薩立像
十六世紀 鎏金銅 綠度母坐像
明 正德年間 銅製 左: 文殊菩薩坐像 右: 普賢菩薩坐像
明 鎏金銅 觀音菩薩坐像
明清 木雕天人
《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常設展
與《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常設展共用三樓的二號中央大廳
觀眾明顯較多 不易拍攝 故只看未拍
《中國古代書法》常設展
明 董其昌 行書扇面 《麥餅宴》詩
明嘉靖三十四(1555)年 文徵明 行書扇面 《己卯元旦》詩
清乾隆十八(1753)年 乾隆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手機分段拍攝)
明天啟六(1626)年 張瑞圖 楷書《前後赤壁賦》卷 綾本 局部 (手機拍攝)
西漢 陶質 《永受嘉福》瓦當
《宋代石刻藝術》專題展
執斧武士
左右: 拄劍及執劍武士 中: 執劍武士臉部特寫
左: 負交椅男侍 局部 右: 童子啟門 局部
持扇侍女 局部
侍女 局部
托盤侍女 局部
持注子侍女
《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斯誕辰200週年》主題展
這個主題展廣達三個展廳 分別為 “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壯麗人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歷程” “新創作馬克思主義题材美術作品”
說實話 國博值得看的東西太多 必須有所取捨 原本我完全沒想將此納入
因小犬想看 故花了四十分鐘繞一圈 毫無意外地有不少部分是對當局的歌功頌德
我們覺得北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或許才是當今全球最接近馬克思理想的社會
如何在發展經濟實力的同時避免資本主義的弊端是中國大陸無可避免的課題
當天除此之外的特展不多 也許就是不用排隊進國博的原因之一 (手機拍攝)
西大廳的採光設計十分大氣 眾人席地坐在幾層階梯上也算國博的特色之一吧
此刻才發覺時間所剩不多 差點忘了行前做功課時註記必去地下室看的《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長期展
仰韶文化(約公元前5000~3000年) 鷹形陶鼎 1958年陝西華縣太平庄出土
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200~2500年) 豬形和狗形陶鬹 1974年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2200年) 扁足陶鼎 1956年浙江吳興錢山漾出土
馬家窯文化(約公元前3200~2000年) 裸體浮雕彩陶壺 1974年青海樂都柳灣出土
商王武丁時期(公元前1250~1192年)“后母辛”青銅觥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兩圖是同一件展品)
周康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 青銅觥 1954年江蘇丹徒烟墩山出土
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1世紀) 青銅雁尊 1955年遼寧凌源出土
西周晚期(約公元前9~8世紀) “頌”青銅壺
商後期(約公元前14~11世紀) 四羊青銅方尊(局部) 民國27(1938)年湖南寧鄉出土
商(約公元前16~11世紀) 青銅面具及青銅人首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1963年陝西興平出土
東漢(公元25~220年) 石天祿 河南洛陽西郊 天祿為立於墓前的神獸
東漢(公元25~220年) 擊鼓說唱俑(局部)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16:40展廳開始逐客 原想耗在國博一整天的卻將上午給了石博 自然是意猶未盡囉
走出國博西大門(請見首圖)來到天安門廣場 左上: 天安門 右上: 人民大會堂
左下: 人民英雄紀念碑 右下: 毛主席紀念堂 (小犬拍攝的)
天安門廣場眾生相
天安門廣場眾生相
天安門廣場眾生相
天安門廣場眾生相
毛主席紀念堂前的雕塑 (小犬拍攝的)
上: 建於1997年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大樓
下: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站於清光緒32(1906)年建成 現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小犬拍攝的)
正陽門 俗稱前門 是明清北京城內城的正南門 也是當時的九座城樓中唯一現存者
原名麗正門 始建於明永樂十七(1419)年 明正統元(1436)年大修並加蓋箭樓和甕城
正統四(1436)年竣工時更名為正陽門 曾歷經多次焚毀和重建 (手機拍攝)
正陽門箭樓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拆除正陽門甕城 箭樓與城門分開而成獨立的建築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嚴重受損 今箭樓與前門分別是1989和1991年全面整修過的
前門大街
沒上全聚德 來到大眾評點中評價不錯的四季民福烤鴨店
貝勒烤肉挺好 我們不習慣鴨皮沾糖吃 一致認為“臺北的北京烤鴨”比較好吃
不僅鹹的甜吃奇怪 看似甜食的炸咯吱的沾料為醬油(加烏醋?)和一大堆蒜茸
(小犬拍攝的)
十九點天還沒黑 母子倆都累了 放棄國家劇院的夜景 回酒店歇息吧 (手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