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番仔樓
金門人「落番」至南洋,經商致富後僑匯回金門所建造的「番仔樓」。
(攝於金門歷史民俗文物館)

許多金門到海外打拼,事業有成後不忘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回饋鄉里。
之前介紹過的金門民俗文化村,便是旅日商人為族人規劃的閩南式建築聚落。
而赴南洋(
落番)經商的僑民,回鄉興建"中西合璧"的洋樓,金門人稱「番仔樓」。


這些洋樓創建的年代在清末民初,多數集中於1920s1930s之間。
雖僅有約八十年的歷史,但經歷歲月的洗禮及戰火的摧殘,風光多已退盡。
近年金門國家公園陸續與屋主合作修建,作為文物館、民宿或文創商品販售基地。
這趟金門之行,我們只參觀了兩處有名的洋樓。

 

得月樓

水頭最著名的得月樓,是至印尼經商的黃輝煌匯一萬三千銀元,1931年所建。
該樓曾為金門島最多樓層和最高的建築,取其「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

得月樓-01


當時地方治安敗壞,強盜常由海登陸搶劫,得月樓其實一座防禦性質的槍樓。
樓牆厚約40公分,四面都設有圓形槍孔,且瞭望的窗口也有鑄鐵保護
地下一層地上四層,高約11.26公尺,屋頂的女兒牆還有垛口可供火槍防禦之用。
每層樓有寬僅一人的豎坑,須搬木梯連結,上去後可收木梯、合上坑口。
樓與兩側院牆旁虛設無法開啟的窄門,進出可以通往隔鄰洋樓地下通道

得月樓-02
以眺望和守護為主要功能的得月樓

 

 

得月樓-03 得月樓-04
紫雲衍派,主建築物也是虛設的。         遠方二層洋樓才是主人居所。

 

 

得月樓-05
壽 福祿   囍 卍卍卍卍

 

得月樓-06
廳前裝飾著典雅
吊燈與鮮艷的日本製彩色磁磚。

 

 

得月樓-07
又見易碎易響有防盜作用的菊花瓦,融入僑鄉文化、很特殊的視覺效果。

 

 

據地方耆老表示,得月樓建好後,黃氏族人的槍備而無用,未曾開過。
倒是1949年胡璉兵團曾進駐得月樓左前方的洋樓內。

 

 

 

 0007.gif

 

 

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01
陳景蘭洋樓是金門最大的洋樓

 

太武山南麓有一個濱海漁村,原名尚卿、後改名陳坑,現在是成功村。
但是金門人仍習慣稱之為陳坑,顧名思義,一百多戶陳氏人家,住在山坑裡。

陳景蘭生於清光緒七(1891)年,從小在後沙親戚家讀書識字。
當時義和團正亂、八國聯軍攻打中國,無法進京趕考的他決定遠赴南洋求發展。
因領悟陳坑人不能出人頭地的原因在於孩子沒有讀書;誓言賺錢返鄉興學。
才廿歲便搭船經廈門至新加坡,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發達,
專程返鄉買地建校

買下山溝附近及下方延伸至海濱的土地,自廈門請來二十幾個建築師傅,
以及八十幾個小工,
從民國六(1917)年起動工歷經四年餘後完成。
杉木、磚瓦都由大陸採購,白灰在金門當地由蚵殼燒煉,水泥則遠從荷蘭進口。
落成的洋樓主要供作學校使用,家人只使用其中一部分。

陳景蘭洋樓-02
洋樓外的簡介牌

 

民國二十五(1936)年九月二十三日晚上,日軍接管洋樓做大隊部和醫院。
民國三十八(1949)年國軍退守金門,也將大樓當成野戰醫院,直到尚義醫院落成為止。
民國四十三(1954)年九三砲戰,金門高中三位老師中彈身亡,因此舉校遷避於此。
民國四十七(1958)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後,金門高中全校師生遷避台灣後,
金門防衛司令部在洋樓成立官兵休假中心,提供戰地官兵前來休假,每期一百多人。
每年寒暑假,島上官兵停止休假,改辦「金門戰鬥營」,全國菁英學子聚集大樓。
戰地政務終止後,陳景蘭洋樓所有權交回到陳景蘭
在新加坡三子陳國炎的手上。

陳景蘭
生前曾立遺囑:「景蘭山莊」及公園不能變賣,留給陳坑陳氏子孫共同享用!
旅居新加坡的四個兒子均作古後,洋樓重歸陳坑人的懷抱,但荒廢乏人管理
因民國六十五(1976)年冬,二樓東南屋角曾遭對岸「單打雙不打」的砲彈擊中;
雖經修補,樑柱與磚瓦縫隙仍被鳥榕萌芽生根盤據,
日漸頹圮。
近年經里長奔走,
陳景蘭後裔同意,將使用權交給金門縣政府二十年;
內政部及金門縣政府共耗資一億一千多萬元整修
成紀念館,讓洋樓展現了新氣象。

 

陳景蘭洋樓-03
仍留有「金門官兵休假中心」的字樣

 

 

陳景蘭洋樓-04
院內老樹

 

 

陳景蘭洋樓-05
一層樓高的護屋,正面面對洋樓,右側的山牆上有1921年(落成時間)紋飾。

 

 

陳景蘭洋樓-06
面對料羅灣,主建物前方到海濱的坡地已闢為「金湯公園」,總面積約二十五公頃。

 

 

陳景蘭洋樓-07
那個年代的標語「效忠領袖」,若在台灣可能早就被移除了,呵呵~

 

 

金湯公園
雕像正面: 如天使的女神舉著火炬 (此圖取自金讚金門網站)

 

 

陳景蘭洋樓-08
每層正面有七座造形典雅的拱圈,左右兩側各九座,所以總共加起來有五十個。

 

 

陳景蘭洋樓-09
洋樓面積1590平方公尺,兩層的正面及左、右兩側均為廊道,俗稱走馬樓。

 

 

陳景蘭洋樓-10
喜歡這樣的雕飾嗎?

 

 

陳景蘭洋樓-11
由二樓遠眺,視野相當開闊,優美海景盡入眼簾。
陳景蘭洋樓-12

 

 

陳景蘭洋樓-13
外面極為炎熱,室內卻非常涼爽。

 

 

陳景蘭洋樓-14


陳景蘭洋樓-15

 

 

陳景蘭洋樓-16
曾為野戰醫院

 

 

陳景蘭洋樓-17
如今看來有些詭異的對聯

 

 

陳景蘭洋樓-18
也展出一些當地收藏的文物

 

 

陳景蘭洋樓-19
部分毀損的原始建料

 

陳景蘭洋樓-20
上回導遊要我們進大紅花轎拍照時就沒人理他,這回則一致推請爺爺上陣。

 

 

洋樓落成時,陳景蘭返鄉親自取名為「景蘭山莊」,並在右後方側門牆壁上書寫著:
「民國十年  余望後輩當念建業艱難  蘭書」。

陳景蘭洋樓-21
現將其字跡崁在廳堂地面,引人深思。

line-98.gif

 

參考資料: 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http://www.kinmen.info/article/article.php?SN=3&DirSN=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珊珊 的頭像
    珊珊

    牧場夢之外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