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高103公尺的「獅山砲陣地」因位處金門東北又名「震東坑道」,取其「威震金東」之意。
民國58年(1969)7月開挖,翌年6月完工;坑道全長508公尺、均高4.6公尺、均寬3.6公尺。
民國98年(2009)12月底,金門防衛司令部將此地移交給金門縣政府,次年8月開放觀光。
坑道僅部份開放,且砲堡一恰巧整修中(配置圖將非陣地範圍標為藍色,可別誤以為是海喔!)
門口的衛兵已由蠟像取代,設有感應裝置會對遊客大喊:「敬禮!來賓好!」
坑道附近展示著105公釐榴彈砲,
入口上方有青天白日徽,右側是忠勤、樸實、責任、榮譽八個大字。
我對武器毫無興趣,以下多為小犬所拍。
金防部砲指部又名神獅部隊,坑道入口左側繪著獅山的標幟。
沒走幾步就可見到洞內是很潮濕的
據說坑道內夏季潮濕,曬乾的寢具在裡面一夜便如溼毛巾一般可擰出水來;
冬季則極度乾燥,待久了鼻黏膜都會乾裂出血;當年在此駐守的阿兵哥真的很辛苦!
坑道分岔處頗寬敞
75山砲展示區
榴砲彈展示區
底火筒展示區
155榴砲展示區
砲堡二,八吋榴彈砲展示區。
遊客可以到堡外參觀
拾階而上
三種美景
眼前海天湛藍好風光 可嘆昔為血淚苦戰場
非假日的遊人並不多,但觀看定時操演的小椅凳也已經坐滿。
終於看到穿軍服的人了
拉到肩上的衣袖與隨意紮起略顯凌亂的長髮......?
操演開始
獅山砲陣地特有的砲操表演
看這「軍容」,不僅有男有女,還高矮胖瘦俱全呢!
其實他們是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招募的臨時工(多為工讀生)
步出濕漉漉的震東坑道, 空氣乾熱、陽光耀眼。
通往停車場的路旁依序可見到:
連著兩處軍事旅遊,實因馬山觀測站與獅山砲陣地距離頗近。
次日我們還去了著名的翟山坑道,體會到為何有人說獅山是金門遊裡最佳景點。
僅管戰地記憶是金門的重要特色之一,我卻覺得各軍事陣地看一次足矣,無須再訪。
還沒離開金門,便很期盼能夠再來;金門吸引我的是戰爭以外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