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石林 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 乘坐羊皮筏子是景區套裝行程的亮點之一
重點則是搭乘毛驢車穿行峽谷 欣賞石林風光
離開酒店前往黃河石林途中見到的民居和窯洞 (車拍)
黃河石林景區於2004年列為國家地質公園 (右圖為手機拍攝)
換乘景區巴士翻過山頭 可見到迂迴的河道、高聳的石林以及「龍灣綠洲」 (車拍)
石林源於遠古的地殼運動和經年的風化、雨蝕、河床下切、重力坍塌等作用 (車拍)
與九曲黃河第一彎的清澈大不相同 此地的黃河已“名符其實” (車拍)
下車處的小廣場 約莫十個攤位全都閒置著 之後偶見兜售紅棗的村婦
小廣場背山面河 這一段黃河由東向西流 然後向北
景區新設的石碑『黃河之水天上來』
不遠的碼頭邊豎著先人的智慧──羊皮筏子 黃河沿岸的古老擺渡工具
雖因科技進步不再擔任運輸要角 已成功轉身成為特殊的旅遊風情 (手機拍攝)
羊皮筏子是在防腐又有韌性的柳木架下綁著13~14個充氣的“渾脫”羊皮
像脫衣服一樣把整個羊皮取下 經過加溫脫毛、菜油及食鹽浸泡、縫製、充氣而成
一般會在皮囊內放入少量胡麻油以防止漏氣 對皮筏潑水則是避免皮囊曬爆
我們每三人一組 穿上救生衣後乘皮筏順流而下
有一段順口溜:「竄死一隻羊 剝下一張皮 捂掉一身毛 涮上一層油
曝曬一個月 吹上一口氣 綁成一排排 可賽洋軍艦 漂它幾十年 逍遙似神仙」
以前羊皮筏子可使用多年 或因污染嚴重 現在不過幾年就潰爛了
除了遊艇過後會傳來陣陣盪漾外 皮筏平穩 沒有想像中的驚險
舵手俗稱“筏子客” 我們仍以師傅尊之 靠岸點正是河道轉向北流的彎處
可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經驗老到深諳水性 (手機拍攝)
黃河石林的狹谷皆以溝命名 「飲馬溝」是八溝之中最大的一條
可選擇騎馬或坐驢車深入峽谷 我們依然是每三人一組 分乘六輛驢車
這位剛放暑假的高一小帥哥就是我們的驢車駕駛
後車的驢子不知為何總是緊貼著我們這輛車的橫桿
入溝為上坡 小帥哥不忍搭乘 兀自牽著自家的驢兒前行 為六輛車之首
黃褐色的砂礫岩千姿百態
頗有西部片的風貌
不時聽見後車的大嬸說這裡像什麼、那裡像什麼 我們的小帥哥不發一語
小木屋是個管制站 駕駛把我們購的票交給管理員 回程時領取現金
大夥趁機下車賞景拍照
一頭驢的價錢大約是八千人民幣 旺季時最多每天可載客一趟 收入80元
兩側陡崖的高度約在80~200米之間 在篷車內仰觀並不輕鬆
較寬敞的地方不是問題
狹隘之處便難以見頂了
峰迴路轉 景象變化萬千
飲馬溝全長4.5公里 我們只走了部分 事後方知裡面還有纜車可登高俯瞰
這棵枯木似乎是拍戲遺留下的造景
石峰、石柱、石筍 究竟像什麼 全憑各自發揮想像力 (手機拍攝)
其實搭毛驢車挺顛簸的 而且峽谷裡沒有一絲涼風
後面這隻驢兒彷彿想要躲避艷陽 一股腦地往前鑽 好友順勢撫摸之
未料牠報以這疵牙裂嘴的表情 不知到底是喜還是怒 反正我們都不禁大笑一番
很有特色的巨石
回程是下坡
小帥哥也坐上驢車 和我們一塊兒顛回起點
每隻驢兒似乎都很高興地加速
峽谷蜿蜒
山壁參天
石貌多樣
又到飲馬溝與黃河交會處 (手機拍攝)
搭快艇由飲馬溝大峽谷口逆流到龍灣村碼頭
碼頭邊的木屋裡滿是羊皮筏子 (上圖為手機拍攝的)
羊皮筏子輕便 筏子客可一人扛著走 但據說曾有綁了600個皮囊的大筏子呢
抗戰期間 蘭州筏子客用羊皮筏子從四川廣元運輸汽油到重慶而轟動山城傳為美談
乘坐景區觀光車 途經「盤龍洞」入口
不久後便停在路邊 大家下車隨導遊穿過樹林
步入村莊 享用實惠可口的農家宴
左: 餐廳裡掛著毛澤東像並不稀奇 神格化地設香案供奉倒是頭一回見到
右: 等待景區巴士中 不明白此處寬敞為何還要執行“截彎取直”的工程
願龍灣村發展旅遊而富裕後 能不失世外桃源般的純真 (手機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