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石門水庫前並未抱太高的期望 進入園區便驚嘆楓之紅非落羽松所能及的
站在高高的樹下 幾乎忘了要繼續前行
您注意到了嗎? 紅的都是嫩葉
其實 仰觀樹梢是這樣的......
儘管如此 還是很讓人興奮
直到我們三人都嚷嚷著脖子好痠哪 才降低視線往前走
漸漸地 紅葉的比例增加了
拜前幾波冷氣團之賜 才能有如此美景吧!
這天是冬至 氣溫飆破30度 創下67年以來的新高
杜鵑花以為是淡淡的三月天了嗎?
暫時拋開氣候變遷的大問題吧!
在楓林步道遇到這位長期追蹤此地景色者 他說:「四年來就屬今天最美」
聽得我們心花怒放 真是太幸運了
兩位好友的步伐也帶著喜悅
我忍不住繼續仰拍
第一次親身體會深秋楓紅層層的......頸椎痠痛
當一下低頭族 或可平衡些 呵呵~
隨著坡向與高度的變化 楓樹展現出不同的風姿
下方那一片樹林 葉幾乎已落盡
俯瞰後池時 已經快兩點了
我們因飢腸轆轆而折返 沒有走上大壩
回程選擇車道旁的人行道
沿途依舊拍個不停
多年未從高線收費站進入石門水庫 因大壩為單行道 很久沒來這一側了
猶記上回是攜吾兒走楓林步道 當時他才一歲多呢
這裡有三千多棵楓樹 以青楓為主
過些時日 五百多株梅花也將陸續綻放
應該常來這兒走走的
關於「楓」與「槭」
屢查屢忘 觀念一直糾正不了 特記在此處備忘
楓香: 不是楓 葉互生 結蒴果(圓形小刺球) 葉多為三裂 偶有五裂
楓(槭): 葉對生 結翅果 品種很多 葉可從全緣(無裂)到七裂
有個日本人,認為中國的楓樹就是楓香,還給它取了另一個名字,叫「唐楓」。
然後很雞婆的把Acer屬(楓屬)的植物找一個新名詞,叫「槭」。
從此日本人都用「槭」這個名字來叫我們的楓樹,當這驚人的發現傳入中國與台灣,
我們的「楓香變成了楓、楓變成了槭」。
楓香的分類地位:Hamamelidales(金縷梅目)、Hamamelidaceae(金縷梅科)、Liquidambar(楓香屬)
楓的分類地位:Sapindales(無患子目)、Aceraceae(楓樹科)、Acer(楓樹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