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北市的三峽老街全長大約只有兩百公尺左右 民國初年的建築完整留存至今
欣賞老街建築之前 先看到擴建了的興隆宮 展現著民間信仰的力量
中西合併的牌樓面 有巴洛克式的風格 也有傳統吉祥圖飾以及堂號姓氏等
雖然各家更新的地磚不一 部分還裝了電動鐵捲門 騎樓裡整排拱圈仍韻味十足
老街於清乾隆年間初具雛形 晚清以熬樟腦、製茶及染布為主要產業
此地曾因義軍抵抗日軍登臺 慘遭焚街燒殺報復 如今街道是日據時期所建的樣貌
三峽舊稱「三角湧」(客家話發音)
依稀記得幼時阿太(曾外祖母)帶我來此 印象中街上除木雕店外多為基本民生消費
自民國80年劃定古蹟後 歷經禁建、解禁、協調整建等過程
重現風華的老街 面臨如何找回原有街道性格與文化特質的難題
非假日裡 除了戶外教學的團體外 遊人真的很少
老街的導覽服務 只有週末假期才有
保持復古格調 經營並不容易
和許多景點一樣 賣著批來的商品 少有特色
小吃或冰品店也難與眾不同
店內的裝潢多走懷舊路線
不知何時起 或真或假的賓客塗鴉也成風尚
不少店家大門緊閉 只做假日的生意
不然就得忍受冷冷清清無人問津的狀態
手工製的花布袋 讓我想起了阿太打包袱的布巾
第一次看到手工製毛筆的情形
您可知中間那支長鋒是用什麼毛製成的? 是松鼠的毛唷
現在提到三峽 不少人想到的是「金牛角」(麵包)呢
不過和所有名產一樣 有好幾處相似的賣家 家家都自稱正宗老店
老街正努力地讓商圈與在地文化結合以創造新的魅力 期待並祝福它!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