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福州的第一天傍晚就來到閩江邊 「閩江遊」的生意或因雨而冷清
碼頭上掛的標語與大紅燈籠一樣刺眼 (手機拍攝)
江畔榕樹茂密 真不愧是榕城 (手機拍攝)
感覺閩江比想像的窄呢 (手機拍攝)
據說茶亭公園裡的荷花品種眾多 可惜季節未到
茶亭公園的西側門也有老榕樹 小雨一陣又一陣 樹下的積水一時難乾
號稱“歷史文化街區”的三坊七巷 新的令人心疼 (手機拍攝)
拆建工程竟捨棄了它 就這樣任其躺在南后街旁? (手機拍攝)
不遠的朱紫坊還在徵收整建中 (手機拍攝)
西禪寺對面也看到大大的徵收二字
好不容易才在三坊七巷的週邊尋到這面舊的土造馬鞍牆
馬鞍牆有鞍形與弓形之分 這張是在西湖公園拍的
或許修復確實比重建困難吧!
其實問題的癥結並非新與舊而已 是商業氣氛與文化內涵的盛衰
由花崗岩青石砌成的烏塔 原名「崇妙保聖堅牢塔」 建於西元941年
七層的八角石塔大致維持原狀 細看則有水泥修補的痕跡 部分浮雕佛像也是新的
一直使用Nokia的GPS導航 最後一天才發現Google Map上有標示「路通古迹」
相傳路通石橋是唐太宗准程咬金之奏興建的 橋頭碑石則載明修建於宋 (手機拍攝)
水中倒影可見到橋對面不知多大年紀了的古建築
為了行車方便 橋面兩側已加鋪了水泥斜坡
網上說它是古庵 牆上縱題「武聖廟」 裡面卻像個歇業的茶館
橫標“路通古跡”顯然不是最初的名稱
簷上一對獅子已飽經風霜
橋旁的民居
陳舊卻溫馨
呵護著盆栽 呵護著家園
緊鄰著河溝邊的老宅
有三五層樓高呢 (手機拍攝)
沿著彎轉的巷道 穿過傳統市集後 見到清康熙年間建的萬壽橋 (手機拍攝)
已有三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石橋 橋墩和更老的路通橋一樣是船形的 水道卻非拱洞
橋的兩端直接用長長的石板作橋面 (手機拍攝)
橋的中段以石階架高 可利船隻通行 (手機拍攝)
橋頭的一對可愛石獅
被商家五花大綁 當作固定棚布之用
附近的房屋 多為磚造或鋼筋水泥的 木質只見於加蓋的部分
途遇這隻撒嬌的貓咪 (手機拍攝)
想起了水上人家拴著的牠 以及大街的商店前那隻栓繩短到讓我不忍拍攝的貓
當然更忘不了博物院四週幸福的貓群
這是個有愛的友善城市
我沒有嘗試類似U-Bike的設施 仍以公車和步行為主 (手機拍攝)
地鐵正在興建中 滿街都是電動車 (手機拍攝)
不太適應電動車處處與行人同道 地下道和路橋都設有斜坡 (手機拍攝)
走在寬廣的人行道上卻常提心吊膽 因為迎面和背面都會冒出電動車來
在福州的最後一個傍晚 再度來到閩江畔 (手機拍攝)
迎我於詩情畫意的雨 別我於光鮮亮麗的晴 感恩榕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