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中來到原名福州樹木園的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這裡不全是自然森林 而是收集了許多物種的地方
也是難得不收門票的4A級景區
逢雨且櫻花和桃花的花季已過 遊客中心建議以竹園和古榕為重點
沒必要深入龍潭風景區以及北端的古驛道
一叢叢品種相異的竹子 被刻意栽植在附近
與走在溪頭那一大片孟宗竹林的感覺完全不同
遍尋不著剛露尖或正抽高的春筍
相傳於北宋治平年間種下的「千年古榕」
為「榕城」重要的樹王之一 但您是否看出了有些異樣之處?
請再仔細瞧一瞧
那些“茁壯的鬚根”其實都是鋼筋水泥做成的支柱呢!
附近的居民得容忍「鳥語林」表演節目不時擴音傳出的人語和配樂
這樣的舊宅有著無比的親和力
正心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 是閩中最早的比丘尼道場
文革時期全毀 如今所見是1994年重建的 (手機拍攝)
這三棵榕樹也頗有些年紀了 聚在一塊兒很有氣勢 (手機拍攝)
園中的八一水庫已乾涸見底 森林博物館大門深鎖
珍稀植物園豎著“科研重地禁止進入”的告示
午後便回到市中心的于山風景區 于山不高 走起來挺輕鬆的
與烏山(烏石山)、屏山合稱福州三山 都是市區內的小丘
首先見到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的白塔
定光寺即白塔寺 唐天佑元年(904年)建塔 次年建寺
現有建築似是清末重建的
天王殿前 連茶花都顯得從容
毘廬殿外見到僧人及信眾
法雨堂前的可愛石獅
「法施天下 廣度有情」
木質白塔於明嘉靖年間遭雷擊焚毀 後改建為八角磚塔
爐煙裊裊 春雨陣陣
只得在廊下躲雨 總期盼寺廟更古老些
印象中“藏經閣”甚少如此公開呢
雨歇了 點點滴滴都是情
樂想頻妄起 愛著常迷謬
不知寺頂光亮的球體象徵什麼?
但見白塔屹立其中
山腰這座小石塔上的佛像已被風雨蝕平許多
「馬鞍牆」是福州傳統建築的特色之一
民國七年(1918年)為紀念戚繼光而建了戚公祠
戚繼光抗倭勝利後在平遠臺慶功 平字已被榕樹根遮住
相傳漢代曾有九人在此山修道煉丹 故有九仙山賦 (手機拍攝)
據說戚公慶功酒後散步至此 醉卧於石上
從山坡放眼向外望 都是鋼筋水泥的洋樓 僅存幾棟木造黑瓦房
或許不久它們也難逃被拆除的命運
想靜聽老榕翠竹的雨中風情 嘆決擇舊宅存廢的知音難逢
未徹悟經書典藏的勝義真諦 仍貪戀水滴折射的世情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