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湖非湖 是先民稱為湖的圈谷地形 因附近盛產白色砂岩而得名
採龍骨意象形塑的白石湖吊橋 外觀迥別於一般吊橋
附近經臺北市政府規劃輔導發展成具生態遊憩功能的休閒農業社區
有草莓、水蜜桃、蓮霧、百香果、文旦...... 多樣小規模的觀光果園
許多人離開喧鬧的都市後 還是喜歡坐在有音樂的地方享受午茶或咖啡
店外自然會裝飾一番
幾株盆栽 豐富了色彩
吸引了小動物的腳步 也留住了大動物的視線
半個月前 永結亭與同心池四週應該開滿了百合 (手機拍攝)
如今鐵砲百合稀稀落落
多數花瓣早已落盡
完全不見臺灣百合的蹤影
花形與百合相似的萱草還盛開著
彷彿是它們撐著大局
萱草又名忘憂草 也就是常見的食材金針、我國的母親花
唐朝孟郊《遊子詩》萱草生堂階 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 不見萱草花
在永結亭前望向來時路
小小的同心池裡種了荷花
池兒雖小 含苞、盛開、殘瓣、新蓬 樣樣俱全
水中當然也少不了吳郭魚
只會傻瓜拍的我 拍不清那一瓢水......
面對各式各樣的植物 更感嘆自己所知有限
落單的鴨子忙碌著
網上的蜘蛛靜候著
持續前進的步伐 終於找到鐵砲百合的尾聲
圓錐狀的鐵砲百合形似嗩吶 臺語稱之為「古吹」花
這些樂手攜著或大或小的喇叭
在野地裡玩耍
他們奏出的樂曲
只能用眼觀之 以心聽之
高低起伏 抑揚頓挫
或奔放 或含蓄
或者 劃上了休止符
餘音繚繞否 ?
農家的水塘邊 蛙鼓和古吹齊鳴
和朋友們合奏著交響曲
依稀聽見那嬌柔的聲音輕輕地對我說
明年音樂會開演時請早點兒來
白石湖吊橋就在台北市內湖區碧山巖開漳聖王廟的停車場旁 (手機拍攝)
通常一趟可兼遊兩個景點 但碧山巖的460層階梯讓我望而生畏 呵呵~
吊橋前有三個解說牌 上有此地為龍穴的說法 (手機拍攝)
介紹相關的地理位置 (手機拍攝)
以及橋身的特殊設計理念 (手機拍攝)
走在上面的感覺的確不同於一般吊橋 (上圖局部放大)
從吊橋的另一端可看到停車場和碧山巖的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