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 自幼耳熟能詳之名 七七事變吹響八年抗戰號角之地 既到北京豈能不去
初次竣工於金章宗明昌三 (1192) 年的盧溝橋歷史悠久 當時稱永定河為蘆溝 故名
曾因毀於洪水而於清康熙三十七 (1698) 年重建 後又經多次整修 (手機拍攝)
目前地鐵尚無法直抵該處(正施工中) 所以在北京西站搭 339 公車前往 (手機拍攝)
宛平城 始建於明崇禎十三 (1640) 年 以扼當時永定河上唯一通往北京城的橋樑
初名拱極城 民國十七 (1928) 年宛平縣公署遷入時更名 因原為軍事設施故規模較小
東西長 640 米 南北僅 320 米 圖為東門 甕城及順治門城樓 (上及左下為小犬拍攝)
城內只有一條連接東西兩門的大路 居民多經營觀光餐飲 就連郵局也只賣紀念品
小犬想買些郵票寄明信片都不可得 對寄臺郵資亦不清楚 (上圖為小犬拍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對著兩面大大的標語 城外的抗戰雕塑園因修地鐵而封閉
上: 購票進入盧溝橋園區後回頭遠望西門城樓 西門原名永昌門 清代改名威嚴門
下: 剛走出西門時但見甕城不見城樓 聽說以前可購票登樓參觀 現在都不開放了
左二: 「蘆溝曉月」御碑亭為清乾隆皇帝所題 右: 清康熙八年滿漢文對照的石碑
盧溝橋全長約266公尺 1986~87年修復時 重整了部分橋面的古石條
左(小犬拍攝)及右上: 橋中新設了書狀的“舊橋面遺址”解說
右下: 橋頭新設的盧溝橋碑之背面有盧溝橋簡介 (小犬拍攝的)
石條上數百年的車轍經重新排列組合後“舊橋面遺址”成了不規則凹凸的“古橋面遺跡”
兩側的石獅是盧溝橋聞名的特殊景觀 這些石獅“年齡不一” 從金朝到現代皆有
每根望柱上都有雕工精細的石獅 相異之風格訴說著不同年代的故事 (小犬拍攝的)
每隻石獅的動作與表情都不相同 不難體會元朝時到中國的馬可波羅如何為之著迷
雖然歲月模糊了容顏 神情依舊優雅
儘管傷痕累累 仍然從容不迫
哪怕是重殘也能信心滿滿 (右圖為小犬拍攝)
部份雄性顯現威儀天性 雌者則散發出母愛的光輝
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寶貝
有媽的孩子最幸福
據盧溝橋文物保護所統計 盧溝橋有望柱281根(是奇數耶) 石獅共有501隻
有三隻石獅在1988年遭雷擊並於1997年修復 為眾獅中最年輕者 但不知是哪三隻
左二圖是我唯一找到比較相似之石獅 是純屬巧合抑或某次整修時確曾參考製作?
在我們欣賞石獅的時候 一隻蝴蝶停在小犬的手機上和他打招呼 後又停在其防曬袖套上
河畔停泊著似乎乏人問津的遊船 (上圖為小犬拍攝)
上: 踏上盧溝橋時 恰有學生參訪此“愛國教育基地” 下: 待返向時遊人已不多
嗟乎 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吉星文團長卻在21年後成為共軍砲擊金門時殞命的將軍
回程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 雖見眾人都在拍照仍依規定未按快門 圖為宛平城中的橘子
午後滿心歡喜地與“認識”五年的博友老城會面 讓小犬獨自去參觀軍事博物館
回想初至新浪博客安家半年許 因緣際會看到《台湾游日志——说说“人”与“物”》
我沒多想就冒昧地直接發紙條給博主傳達拙見 之後還恣意地對其博文發表感受及看法
她不僅不以為忤 還在後續博文《完结篇——听见台湾的心跳声》中美言讚許
實印證了善良者所見皆善 此後之訊息往返間 她對我的殷殷關切如老友更似姊妹
三年前她再遊臺灣 我卻因故無奈地爽約 兩年前與小犬遊北京的計劃又被迫取消
事不過三 這回終於見到這位貌美且氣質高雅出眾的大姐 感恩她百忙之中撥冗成全
不僅讓我聽聞青釉提梁倒注瓷壺的趣事還獲贈複製品(圖片取自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
就在天南地北毫無冷場的閒聊中 一整個下午的時光轉眼流逝 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誰說虛擬世界難見真情? 但願有朝一日咱們同遊西安的夢想也能成真
軍事博物館展示的軍機 (小犬拍攝)
U-2高空偵察機殘骸 (小犬拍攝)
功勛魚雷快艇 清代德製鎮遠艦之鐵錨 防彈轎車 (小犬拍攝)
火箭炮 突擊車與戰地越野車 (小犬拍攝)
高射炮 榴彈炮 要塞炮 (小犬拍攝)
戰防炮 山炮 榴彈炮 步兵炮 (小犬拍攝)
各式山炮 戰防炮 無坐力炮 (小犬拍攝)
榴彈炮 野炮 加農炮 (小犬拍攝)
坦克 自行榴彈炮 水陸坦克 裝甲車等 (小犬拍攝)
各式坦克 (小犬拍攝)
軍事博物館裡的採光廊道 (小犬拍攝)
為了買郵票 便有了軍事博物館附近的街景 (小犬拍攝)
軍事博物館附近街景二 (小犬拍攝)
軍事博物館附近街景三 (小犬拍攝)
軍事博物館附近街景四 (小犬拍攝)
無所不在的快遞小車 (小犬拍攝)
各種不同功用的三輪車 (小犬拍攝)
軍事博物館附近街景以及崇文門地鐵站旁搬運共享單車(ofo小黃車)的三輪車(小犬拍攝)
當晚到老舍茶館觀賞“原創京味綜藝演出” (手機拍攝)
含燈大鼓 口含數支燃燭演唱 字句清晰且不熄燭火 為傳統曲藝中難得的絕技
沒拍夏茶舞蹈和魔術表演 圖為手影戲、相聲和京劇(盜御馬改成了貴妃醉酒)
雜技表演
曾在成都欣賞川劇表演 『蜀風雅韻』令人驚艷讚嘆 當時的壓軸就是『變臉』
變臉雖然不是北京的特色 卻是中國的著名技藝 許多老外看得頻頻喝采
終場前以中國功夫完美地展現力與美的結合
最後一天中午搭機返臺前 先悠哉地享用飯店自助早餐再到附近的明城牆遺址公園走走
遺址長約1.5公里為北京內城城牆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 2001年啟動騰退拆遷及整治工程
當時曾發起“捐磚活動” 數萬塊已移作它用的明城牆磚被民眾捐回 於2009年修繕完成
右上圖及左下圖可清晰地看出整修的痕跡 (下二圖為小犬拍攝的)
適逢週六 見許多保安人員和藍色旗幟 似有活動將在此進行 原來牆後就是北京站
旗幟寫著“共建平安鐵路 共享鐵路平安” (除左下外均為小犬拍攝的)
上: 內城東南角樓始建於明正統元(1436)年 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
左下: 園中有幾株危傾的老樹被支撐著 右下: 這日能見度不佳 (下二圖為小犬拍攝)
聽說我們離開後不過幾日 北京就被一陣大風刮出了藍天 真是無言!
(左下及右圖為小犬拍攝的)
這位長者非常和善 他很熱心地指引我們附近的郵局所在 (小犬拍攝的)
事後得知 在北京市區寄出的明信片都被蓋上欠資的章 最後在機場投遞的則無
有趣的是 所貼的郵票金額相同且曾於購買郵票時再三確認過 好在都寄達了
(註: 時下年輕人喜歡在出外旅遊時寄當地的明信片回臺給好友當作紀念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