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與子同遊北京的計畫因故作罷 難得他再度決定陪我同行 (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行程大致依著兩年前的規劃略為調整 只不過時間由四月中旬改為五月下旬
雖然錯過了賞櫻花和牡丹的機會仍非常珍惜 就當是母親節的禮物吧 (手機拍攝)
週六早晨 桃園機場候機中 預計午時降落北京 (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為交通便利 我們選擇住在有雙線地鐵的崇文門站旁 放下行囊便衝到不遠的天壇
(手機拍攝)
早已做好“旅遊旺季的北京一定處處是人潮”的心理準備 (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而我的目光不斷搜尋著在新浪博客裡見過的老樹們 (手機拍攝)
祈穀壇中的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1420)年 清乾隆十六(1751)年曾修繕
清光緒十五(1889)年毀於雷火 數年後按原樣重建 (手機拍攝)
習慣避開人群的我 很自然地遠離了中軸線 (手機拍攝)
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 在偶飄細雨的陰天裡 缺乏藍天白雲為襯 (小犬拍攝的)
民國二(1913)年冬至 袁世凱祭天之後 天壇未再有祭祀活動 (手機拍攝)
民國七(1918)年起正式開放為公園 小民也可踏上祈穀壇 不再是國君與要臣的專利
祈年殿沒有大樑 全靠28根楠木柱、36根枋桷與榫卯結構支撐
想要一窺祈年殿內(現有皇天上帝牌位) 得具備向前鑽的功力 (小犬拍攝的)
註: 原陳設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 壇北的皇乾殿供奉之皇帝祖先牌位已移至太廟
祈穀壇有三層共6米高 直徑32.72米的祈年殿高38米
「丹陛橋」是連接圜丘壇和祈穀壇的南北軸線 (手機拍攝)
穿過成貞門 便是皇穹宇的背面
皇穹宇外的圓形圍牆即為回音壁 倘無干擾時 東西配殿後可聽到對方的輕聲細語
如今牆前設了圍欄 在遊客眾多的吵雜情況下還不斷有人對牆大吼 (手機拍攝)
殿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 或因空間較狹隘 欲觀看內部的隊伍整齊有序 (手機拍攝)
皇穹宇南側是圜丘壇 這兒才是天子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 (手機拍攝)
三層直徑分別為9、15、21丈 總和有九五至尊之意 欄板、望柱、臺階等均為九的倍數
遊人爭相站上頂層中央的天心石拍照 我們當然是放棄囉 (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每個欄杆上都刻有雲龍紋 (手機拍攝)
每一欄杆外側下方伸出一石螭頭 以利壇面排水 (小犬拍攝的)
這個銅鼎看起來頗新 (手機拍攝)
圜丘壇外有兩重圍牆 四面闢有欞星門 (手機拍攝)
這是東北角 可明顯看出兩重圍牆的設計為內圓外方 (手機拍攝)
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幸福小女孩 (小犬拍攝的)
環形內牆上的藍色琉璃瓦 (手機拍攝)
老樹幹底部的瘤狀增生是否也算一種病態美? (手機拍攝)
終於等到人潮稍歇 大字站的大媽似乎很高興 我拍下這張後離開
不知等得比我久的那位男士在等什麼? 還會等多久? (手機拍攝)
中國人愛處處亂刻或塗鴉留名的習慣應該已逐漸改善了 (小犬拍攝的)
城牆等官造建築的石磚上常刻有工匠或磚廠的名稱 通常以便於追究責任解釋
而這何嘗不是註冊商標與品質保證之意 現今許多商品仍做不到呢 (小犬拍攝的)
三思門? (手機拍攝)
公園開放到22:00 各景點則是17:30為止 16:40匆匆趕到齋宮卻吃了閉門羹
齋宮位在西側 宮門面向東方 是皇帝祭祀前沐浴齋戒之處 (手機拍攝)
宮外有城壕環繞 壕內綠草綿密
壕壁上的草花十分搶眼
吃了齋宮的閉門羹後 猜想神樂署也一樣 懶得繞過去一探究竟 直接步向西門
西門旁的小門
我們母子倆都不愛入鏡 卻常免不了拍到他的背影
步出天壇西門 離開我們遊北京的第一個景點
天壇是古蹟是文化遺產
而擁有大片蒼翠柏樹林的天壇公園早已成為當地居民晨昏運動及休憩的好場所
接下來的目的地是大柵欄 (小犬拍攝的)
目標是尋找具有北京特色的小吃 (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終於尋到小巷內的“門框滷煮老店” (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我們要付現的時候幾乎被當成怪物 得知是因為來自臺灣後店員們非常興奮
「有台灣錢兒嗎? 我看看 沒看過唉」
我找了一千和五百的紙鈔 兒子翻出百元紙鈔和一些硬幣給他們看
「瞧 真是中華民國」 其中一位還用手機向家人直播
或許是聽說蔡政府企圖改版 他們對有孫中山及蔣中正頭像的硬幣特感興趣
一位大哥問道 「你這六十六塊(50+10+5+1)夠人民幣多少?」
「除以4.76 大概十三塊八」
「我給你十五 這些我就當收藏了」
「那我多給你兩個蔣介石(2枚一元硬幣)」 小犬掏盡了身上的硬幣
「那我多給你一個毛主席(一元人民幣)」
事後兒在臉書發文: 大哥... 你那一個毛主席可以抵我五個蔣介石啊.....
我怪兒子不該多拿人家的錢 兒曰:看他開心成那樣 怎好潑冷水呢?! (手機拍攝)
他們一直要我拍下這些 「請發到“朋友圈”幫忙宣傳一下」
真不知該如何讓他們理解 臺灣流行的是LINE和FB 很少人使用微信啊
接著我們去品嚐了“王胖子驢肉火燒” (手機拍攝)
還去逛了酒店附近的超市 羨慕能方便地購買這麼多種五穀雜糧(小犬以手機拍攝的)
超市裡幾乎不見鮮奶 但有很多種酸奶 小犬頗愛此味 特用手機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