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在巴茅水寨裡轉了一圈
並參觀了水族文化博物館
離開貴陽 一到龍里便見到該縣一年前興建在崖壁上的龍頭噴泉(左上圖)
縣城附近多是高樓大廈的小區 較遠處仍有黑瓦房群聚的鄉村 (隔窗車拍)
老屋的側牆張貼著大幅廚電廣告 (隔窗車拍)
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都市人嚮往的鄉居圖 (隔窗車拍)
兩位勞動者扛著的並非農具 長長的金屬管不知是何用途 (隔窗車拍)
儘管與可開窗的座位無緣 這一路經常壓抑不住想拍的念頭 (隔窗車拍)
十一點多就在都勻市吃午餐 (隔窗車拍)
餐後前往三都水族自治縣的巴茅寨 拓建中的道路極度顛簸 兩側亦大興土木
左上:興建中的賽馬場 另三圖:全新打造的水族文化城 (隔窗車拍)
巴士不能駛入『巴茅水族旅遊村』 徒步入村必經的門樓上也有特殊的圖騰
路旁的葡萄
藍底白字寫著: 牛場巴茅危橋禁止車輛通行
很明顯地感受到是近幾年整修過的原民風貌建築
想跟著這一老一少往裡走 卻很難不為可愛的小狗們放慢腳步
男士鏟著砂石 砂石堆另一側的幼童低頭若思
不僅屋脊有魚有塔 屋角上也有魚
原本的木造房屋都上了漆 新建的混凝土磚房會覆以仿木紋的外觀
啃著玉米的小男孩迎面而來
以為領隊莊Sir在拍紫薇(左上) 聽到他們對話才發現是在拍一對姊妹花
姊姊很大方 妹妹有些害羞 不久小男生探出頭來 之後鄰家女孩也來了
怎麼沒上學呢? 較大的說今天放假呀 瞧咱們從渝川玩到黔 都忘了是週六啦
見到圖右由牆面向外凸出的部分 不免想起藏寨的廁所 可是這分明不同啊
莊Sir請教當地居民才知是碗櫃 (此宅倚坡而建 由正面入口看碗櫃該在二樓後側)
房舍的底層是堆放雜物及圈養家禽家畜之處 二樓以上才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據說村寨始建於清朝中葉 全寨不足百戶人家 小徑上設有現代化的路燈
八個月後的此刻 我在網上遍尋不著那白色的魚和黃色塔狀物之典故與相關資訊
主人同意讓莊Sir進入屋內參觀 我緊隨之 可說是繼拍紫薇花下的村童後又一紅利
未料莊說:「孩子是妳的嗎?」把俏麗的姑娘家給問老了 她趕緊否認且不願入鏡
年輕人同意男童牽其幼犬 男童又愛又怕
印象中 導遊說那屋頂上的魚是水式建築的特點 不記得他有沒有多加解釋
真巧 他們也來到“廣場”旁 咦 這兒怎麼也有屋脊中央的黃色塔狀物呢?
小男孩頗有表演天份
密集的房舍中有一塊相對開闊的地方 細看才發現是他們祖先的居所
領隊的催促聲響起 只得往回走 原本拍過的地方仍想再按快門
男孩從玉米田中走出來
再次遇見啃玉米的小男孩 他手中的玉米已經吃完了 沒注意大男孩的盆裡有什麼
“牛場巴茅危橋”上 莊Sir等著數隻數隻 以免少了一頭牛
左: 婦人以手攪和豬食(青菜拌糠) 她很客氣地與我們寒暄 我不好意思拍她的臉
右: 距離巴茅水寨不遠處 就是三都縣努力打造的“水族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
水族文化博物館 2016年8月開幕 (距我們2017年6月去時還不到一年)
一旁的『水書文化研究院』兼『水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辦公室』
橫掛著一幅“做好水書申遺工作 為水族文化走向世界而努力奮鬥”的標語
或因週邊設施仍在建設中 博物館中訪客極少 除了我們屈指可數
水族風情的浮雕 之後有看到左圖那樣的的銀質頭飾唷
三都是全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 至於水族族源則尚無定論
水族男性服飾多已漢化 女性服飾則有數個分支 右上:馬尾繡新娘鞋 右下:少女服
水族特有的馬尾繡
銀器 頭飾、手環、項鍊等
上: 有馬尾繡及銀飾的女童帽 下: 乍看正面誤以為是童鞋呢(玩偶?)
左: 水族人“飯稻羹魚”佐以番薯玉米等輔食 右: 清雍正年間修築的都江古道
最特別的是水族有文字──水文 以及用水文編著的典籍──水書
水文與甲骨文、金文相似 含異體約有2500字 水書則記載了曆法、信仰及民間知識等
“端節”是水曆的新年 但分區輪流慶祝可長達49天(約在農曆8~10月)
主要活動有祭祀、賽馬等 另一個重要的節日“卯節”則是“歌舞情人節”
銅鼓 節慶活動中的要角之一
大煉鋼期間 抄沒水族銅鼓將近3000面 如今約有300多面
除了銅鼓 水族還有許多種樂器 如革鼓、蘆笙、長短號......
靜態的棋藝 是平時茶餘飯後的最佳娛樂
館內還介紹了水族的美食、九阡酒、雕刻、織布、醫藥、婚喪習俗等
清咸豐五(1855)年 潘新簡起義抵抗清廷因太平天國而加重的徵丁及苛稅
民國33年11月底 石板寨群眾抵抗日軍進犯 三晝夜裡激戰高達十幾回合
博物館旁有不小的鋼骨結構工程
左上:回到那一大段顛簸路 右上:抓安全堅持不懈 抓質量堅定不移 抓進度絕不動搖
下: 三都縣民族體育競技中心示意圖中有體育場、下沉廣場、賽馬場 (隔窗車拍)
身著水族服飾的負重老嫗 撐著兩根長竹竿 踽踽於行 (隔窗車拍)
隨著“水族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逐步完工(上) 原本的村寨建築(下)是否會消失?
雖然早已無法與莊Sir口中的想當年相比 也許我該慶幸來得還不算太晚 (隔窗車拍)
路邊有一市集 可惜在巴士上無法看清棚下賣些什麼 (隔窗車拍)
這房子蓋得真妙啊! (隔窗車拍)
狀似新設的雕像不知是誰 我愛鄉村景緻 很羨慕嬉戲中的孩子們 (隔窗車拍)
經過一處餐飲及民宿商區 暫停一會兒
一年一度的六月功課勉強算是完成了
不只荷花 還有水蠟燭、睡蓮、鴨子和蜻蜓
俯瞰開發中的水春河畔 我們將留宿在荔波 (隔窗車拍)
後記:
終於找到一篇2011年4月的遊記 (原文網址連結)
赫然發現門樓和民宅屋頂上都沒有魚和塔
原來我設為首圖的重要水式建築特點是近幾年才添加上去的 夫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