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渝-01.jpg
對日抗戰時期的大後方 戰時的首都 永遠的陪都  (翻拍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渝-02.jpg
相隔七十多年  終於來到父執輩們曾經生活過的城市   (手機拍攝)

 

渝-03.jpg
繼北疆、西藏、川西北之後  我們團隊未達共識  各奔歐、美、秘魯......
跟著莊
Sir另一客製團從桃園直飛重慶  兩地都在雨中  只有雲層上是晴空萬里的
一出關就和從成都來迎接我們的張導來個大大的擁抱  (手機拍攝)

 

渝-04.jpg
重慶人民大禮堂  是1951~4年興建的仿古宮廷式建築   (手機拍攝)

 

渝-05.jpg
主體似北京天壇祈年殿    (手機拍攝)

 

渝-06.jpg
廣場旁立著簡介的石碑   (手機拍攝)

 

渝-07.jpg
大禮堂對面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總覺得這名稱不順哪  (手機拍攝)

 

渝-08.jpg
進入博物館  等張導接洽專業導覽中

 

渝-09.jpg
博物館大廳的採光設計

 

渝-10.jpg
1994年三峽大壩在諸多爭議中動工  2009年完成
原「瞿塘雄、巫峽秀、西陵奇」只能在博物館的『壯麗三峽』展廳中想像了

 

渝-11.jpg
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特且艱辛的行業──縴夫
他們用生命和勇氣與凶灘惡水搏鬥 不僅拉動急流中的舟船 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渝-12.jpg
縴夫石  從江邊挖來陳列的堅硬岩石上  深深的縴痕也是千百年的血汗之痕哪

 

渝-13.jpg
三峽地區一級保護動物的標本  有金錢豹、雲豹、金雕、中華鱘......等

 

渝-14.jpg
原在重慶『關廟』裡的關羽銅像  1959年就成了館藏

 

渝-15.jpg
黃金材質之漢代龜鈕官印  篆刻『偏將軍印章』

 

渝-16.jpg
模擬古戰場的壁畫

 

渝-17.jpg
立於東漢熹平二年(公元173年)的『景雲碑』  (右方全圖取自博物館官網)
碑額中央為婦人倚門像  兩側是朱雀和兔首人身像

 

渝-18.jpg
景雲碑的隸書碑文  總共有13行  367個字

 

渝-19.jpg
刻於南宋乾道七(1171)年的皇宋中興盛德頌碑
是瞿塘峽摩崖石刻群中  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唯一被搬到博物館的石刻
其寬
7.2米  高4.1米  陰刻49行行書共949字  內容則讚美高宗讓位給孝宗

 

渝-20.jpg
雲陽大梁岩畫  年代不詳  刻畫巫師作法的情景  有巴渝傳統的吊腳樓式建築

 

渝-21.jpg
佛龕像碑

 

渝-22.jpg
『壯麗三峽』展廳出口  (一樓)

 

渝-23.jpg
『城市之路』展廳入口  (二樓)

 

渝-24.jpg
周朝時重慶為巴國國都  秦滅巴國設巴郡  史載最早的重慶城建於秦
晚清時英國取得在重慶開埠的權利  加速了封建城池的經貿發展

 

渝-25.jpg
場內展示許多上世紀初的老照片

 

渝-26.jpg
層層疊疊的樓梯  是最典型的老重慶景觀

 

渝-27.jpg
朝天門碼頭  乃重慶最老、最具代表性的碼頭

 

渝-28.jpg
望龍門纜車(民國33~34年建造  1996年停駛)使用的西門子馬達

 

渝-29.jpg
榮昌夏布起源於漢代 古稱蜀布 俗稱麻布  紡織機旁是晚清的榮昌夏布雕版

 

渝-30.jpg
銅幣製造機

 

渝-31.jpg
清光緒元(1875)年購入的德國製槍彈裝配機

 

渝-32.jpg
『城市之路』展廳出口

 

渝-33.jpg
從二樓北側走向同樓層南側的『遠古巴渝』展廳

 

渝-34.jpg
此廳介紹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文物  不少遺址如玉溪、大溪、中壩...都已沒入水中

 

渝-35.jpg
從考古現場原封不動地切割來的五人(23小)合葬墓  就崁在展場地面
一名成年人胸部有一枚骨箭頭  一名未成年者缺了右腿
是一家人嗎?  同時死亡的嗎?  死因為何又為何合葬?   諸多謎團仍然未解

 

渝-36.jpg
中壩遺址出土很大量推斷是燒製井鹽用的花邊束頸圜底罐   

 

渝-37.jpg
戰國時期青銅製的『虎鈕錞于』 軍用打擊樂器 高
68cm 上徑36/底28cm30Kg
右圖後方有虎頭造型銅飾的木架上  依大小之序掛著14件鈕鐘  是有音階效果的樂器

 

渝-38.jpg
其實還有很多展館我們沒有參觀  離開前才注意到大廳樓梯兩側的『漢闕』

 

渝-39.jpg
重慶大劇院稜角分明的建築並沒有太吸引我們   (手機拍攝)

 

 

渝-40.jpg
望著嘉陵江與長江的交會口 這兒再也不只是數十年前地理課本的內容了 (手機拍攝)

 

渝-41.jpg
多日降雨使長江水含土量甚高  不知是否可與黃河一比   (手機拍攝)

 

渝-42.jpg
民國
29年植樹節  此地開始興建一座高7.7米的木質敷水泥的方椎體
該寓意七七抗戰的『精神堡壘』於民國
30年竣工  藉以激勵軍民抗日之心
雖因防空需求通體塗黑  仍難逃被日軍炸毀的命運  民國
35~36年原址重建
鋼筋水泥的八角形柱命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 
1950年改題『人民解放紀念碑』
如今它仍矗立著  在高樓群之中  見證新朝蓋舊史的定律   (手機拍攝)

 

渝-43.jpg
此日的遊覽就在這鬧區的步行街中結束   (手機拍攝)

 

line-98.gif

arrow
arrow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