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佛在世時我沉淪 佛滅度後我出生 仍(懺)悔此身多業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
以下資料取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網站
佛館主體建築採「塔」式設計,本館上方四聖諦塔為印度大塔造型,
成佛大道兩旁則羅列八座中國式七層寶塔,高38公尺,
八塔塔名稱分別為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及八道。
「一教」是人間佛教,人間需要之教、善美之教、佛陀之教;
「二眾」是指出家眾與在家眾所共有;
「三好」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四給」包括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要「給」才會有「得」;
「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最基本是家庭和順,因為「家和萬事興」;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七誡」代表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賭博、誡偷盜、誡酗酒、誡惡口;
「八道」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修持的八個方法。
每座塔的名稱都蘊含無限深意,有很多佛法,
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為八座塔命名,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容易記憶,引導著大家走上人間佛教之路。
為何要建造佛塔?
佛塔的由來:佛陀涅槃後,經過火化,留下許多舍利子,
但是當時印度的八個國家都想要得到佛陀的舍利子而發生衝突,最後各國經過協調,
決定將佛陀舍利平均分成八份,每個國家各自迎回一份回國家興建佛塔供奉。
及至阿育王統一印度,將分散各地的佛陀舍利集中一起,
並於印度各地道路的十字路口,興建了八萬四千座塔,各供奉佛陀舍利。
建塔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看到佛塔,就如看到佛陀一樣,時時憶念佛陀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