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仔屏」是潮劇的片段 陶偶們展現出傳統戲曲中「生、旦、淨、丑」的身段
有趣的是「生、旦、淨、丑」的取名卻是反喻之意
「生」是劇中素臉的男子 有老生、小生、武生之別 「生」本有生疏之意
然老生的老練嫻熟、唱作俱佳常是整齣戲的成敗關鍵 故反其意取名為「生」
老生 尊貴的地方紳士或朝廷命官
鬚生 此鬚髮泛白 身著蟒袍的長者 應為官高賢良
鬚生 駕鶴的神仙
武老生 戎裝靠服 多為忠君愛國的名將或元帥
武生 穿著靠服身懷武藝的年輕軍官
武生 身著鎧衣 腹部無凸起的靠肚 便於操演 展示武功
武生 輕便短衣 武功高強 行俠仗義的江湖好漢
小生 書生形象的年輕男子
左: 舉止優雅 風度翩翩的青年書生 是戲曲中典型的小生角色
右: 手持算盤 謙卑有禮 經營事業的有為青年
童生 比小生年幼的青少年僮僕
「旦」是劇中的女性 有青衣(烏衫旦)、藍衫旦、衫裙旦、花旦、老旦、武旦之分
「旦」本指旭日東升 乃陽氣盛時 而女屬陰 故反名之為「旦」
小旦(花衫) 鳳冠霞帔 新娘裝扮
烏衫旦 儀態端莊的賢淑女性 翁仔屏反映出潮劇對戲服的講究
烏衫旦 衣著樸素的中年婦女
烏衫旦 懷抱著嬰孩的少婦
「李唔直撬水雞」是潮州人喜愛的“時裝”喜劇 同一齣戲以不同風格表現
烏衫旦 髮髻別飾精緻 盤成「大後尾」是潮州當地已婚貴婦的特色扮相
藍衫旦 多為禮教嚴格 舉止溫柔婉約的端莊女性
衫裙旦 活潑外向或衣著俏麗 風情萬種的年輕女性
花旦又名彩羅衣旦 性格天真 活潑靈巧的少女
武旦 上: 身手矯健的江湖俠女 下: 輕裝鎧甲未紮長靠的短打武旦
佘太君身旁的丫環楊排風 武藝高強
左: 此小旦取材自京劇梅蘭芳的旦角 右: 藍衫旦的扮相卻手持寶劍
這一幕不僅見到京劇對潮劇的影響 也有跳脫傳統戲曲角色形象框架的情況
老旦 年事已高的老婦人 當地稱之為婆
「淨」就是俗稱的大花臉 塗滿油彩看起來不怎麼乾淨 反以淨為名
大花臉通常性格較剛烈粗暴
紅淨白眼、身著黃袍、亦正亦邪的皇帝
身著官服的白色花臉 應是一位奸臣
紅色赤膽忠誠剛毅正直 黑色豪邁粗獷 白色狡詐權謀 戲曲中白臉的角色還真不少
黑花扮相 魯莽耿直之人
各式花臉突顯出人性之多樣及複雜
您是否和我一樣 發現有些陶偶的面容極為相似 像是同一個模子印製的
沒錯 清末的大吳村已用部分模塑來製作土坯 再以其他壓花貼塑裝飾組合之
「丑」是劇中的甘草人物 活潑伶俐聰明者才能扮演好丑角 而丑屬牛 牛性魯鈍
在眉目之間抹白是丑最典型的妝扮 故在京劇中稱為「小花臉」
欲以鄉水代酒獻給薛仁貴的王茂生
「丑」有可能是乞丐
或生活條件不佳的市井小民
也可以是愚蠢好色的貪官污吏 官袍丑
更可以是好打不平或身懷特技的奇人 用現代話說就是可以很“跳tone”
女丑 常是言辭誇張的媒婆或貪心勢利的老鴇
裘頭丑 此偶近似於報馬仔的形象
這些陶偶都是低溫一次燒成 相當脆弱 保存不易
能同時觀賞兩百多件清末民初作工精緻的陶偶實在難得
據說今日在潮汕當地也屬罕見了呢
最後藉財子壽三星高照圖祝福有緣見到此文的您
不同商號出品的財子壽 三星高照是民間非常喜愛的吉祥祈福題材
應該都屬於老生的角色 因年代久遠 鬍鬚紮髯多已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