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年間 北關是防止陸路盜匪由北面進入宜蘭的駐兵關隘 (手機拍攝)
北關海潮公園 不收門票 停車計次收費50元新臺幣 (手機拍攝)
園內步道可觀賞單面山、豆腐岩、小海岬、海蝕平台等地質景觀(手機拍攝)
但我們沒有先做功課 視線全被龜山島上方的那朵雲吸引住了
園內步道依地勢而築 (手機拍攝)
處處展現特殊的海濱景緻
不論是否熟悉地質學的名稱及定義 都可讚嘆大自然之美 (手機拍攝)
大蜘蛛似乎選了個好位置 (小女以手機拍攝的)
兩座嘉慶年間的古砲 是民國六十七(1978)年興建頭城分駐所時掘出
後來移到此地供遊客觀賞 同時也為景區增添了幾分古意
穿越巨岩夾峙的一線天 彷彿離海更近了
古有名句形容北關海潮:「蘭城鎖鑰扼山腰 雪浪飛騰響怒潮」
是日風浪不興 但可想像“瘋狗浪”的威力 (小女以手機拍攝的)
這隻三線蝶不斷在我們身旁換位置 且堅持面向著我們 很有趣!
台灣本島的極東點並不在臺東 而是位於東北角的「三貂角」 (手機拍攝)
「三貂角」即臺語版的「San Diego」(聖地牙哥)
是1626年 西班牙船艦從菲律賓北上 繞經此處時命名的
他們由現在的基隆和平島登陸 統治北台灣16年後被葡萄牙人趕走
因附近數次海難 日本人於1935年興建了三貂角燈塔
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炸射損壞 民國三十五(1946)年戰後修復
目前是北臺灣唯一開放參觀的燈塔 在燈塔主體下方設有文物陳列室
今年元旦新北市在此辦升旗典禮與民眾共迎2014第一道曙光(小女以手機拍攝的)
該活動邀請情侶們到此“一三跨一四、愛你一生一世” (手機拍攝)
2010年閒置多時的燈塔燃油倉庫 才打造成似歐風的“三貂角教堂”
此“教堂”僅供遊客及婚紗業者取景拍照 內部尚未開放 (手機拍攝)
觀景臺前的羊群很可愛 若姿態能多些變化就更讚了
日正當中的時刻 艷陽不時撥開雲層 我們完全沒想走步道就離開了
本欲在福隆填飽肚子 不料遊客還真多 不知是福隆海水浴場不負盛名
還是沙雕之展期即將結束的關係 總之遶了又遶仍找不到停車位
故決定直接前往澳底吃海鮮囉! (福隆有火車站 餐廳多以懷舊鐵路便當為號召)
就這樣 毫不猶豫地再次錯過一年一度的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